2020年11月1日星期日

馬灣遊

 我乘西鐵到荃灣西站出C出口,向海邊走就看見往馬灣珀麗灣的碼頭。每日只有三班船由荃灣開去馬灣,分別是10:35,13:35,16:35。由珀麗灣開出分別是10:15,13:15,16:15。我乘10時35分那班,需時十五分鐘。如果住港島就選擇從中環2號碼頭坐船去馬灣珀麗灣。

建荃灣西站時,撈起的船錨。

荃灣渡輪碼頭往珀麗灣
雖然是短短的船程,也不要錯過沿途風光,船經過青衣海濱公園,船塢,香港水泥等等。
青衣船塢

香港水泥

珀麗灣碼頭
到達珀麗灣碼頭了,岸邊就是珀麗灣屋苑。青馬大橋下就是東灣泳灘。
東灣泳灘
出了碼頭後,先直行在分叉路轉右,沿珀麗灣路向天后古廟方向走。這個方向可看見汀九橋、青衣。
汀九橋
我從珀麗灣路走向海灘,看見對岸的青衣,剛巧有艘貨櫃輪經過。
對岸是青衣
海灘上有間天后古廟,對聯曰:「天恩浩蕩垂千古,后德巍峨惠四方」。

瓦脊上是龍吐珠陶瓷雕像

古廟前豎立了天后宮牌樓,對聯曰:「北岸鐘靈朝天后,灣水緩流奉聖母」。

沿路走來到馬灣鄉事會路,
這間屋前面種滿了盆栽,
這條大街的樓房很劃一,全是三層同款的樓房。街道很幽静,在街上走很舒服。
原來這些樓房是馬灣漁民村屋。
有地產商收購了海邊漁民的房屋後,漁民就搬到新的漁民村屋。

來到馬灣後街,全是空無人住的村屋,顯得十分荒涼,如果晚上來到這裡很恐怖。這裡巳荒廢超過十年,不知可時才見到新貌呢。




我先向舊碼頭方向走,巳經見到汲水門大橋。

見到碼頭了,汲水門大橋就在眼前。
碼頭旁有間「再來遊」涼亭,對聯曰:「一亭詠流水,十里唱歸舟」。
汲水門大橋跨越汲水門

舊碼頭旁有一條更古樸的渡頭

汲水門為香港維多利亞港西面出口,與東面的鯉魚門相對。汲水門的水流湍急,因而得名,以前稱為急水門,但不吉利,故取其諧音汲水門,以示汲水無波之意。


涼亭旁有一牌樓寫着「馬灣汲水門」

穿過空地來到荒廢的馬灣鄉事委員會會址,它是昔日汲水門税廠。旁邊有两塊石碑。
馬灣鄉事委員會(税關遺址)

見證汲水門曾為税關的两塊石碑
一塊寫著「九龍關」,另一塊寫著「九龍關借七英尺」,两塊都刻有「光绪二十三年七月吉日」。2010年石碑列為三級歷史建築。
清初時巳有士兵駐守位於汲水門的馬灣,是為了抗衡當時的海盜。而汲水門税關於同治十年(1871年)開始設置,光緒十三年(1887年)改隸九龍關,於1899年關閉。
粵海關為了向走入中國的鴉片徵收進口税於是1871年,建汲水門税關。
1885年中英簽訂《煙台條約續增專條》,英國人可在九龍設海關,負責收税邊境巡邏及防止鴉片走私。「汲水門税廠」是其中一個「九龍關」,於是汲水門税關改隸「九龍關」。汲水門税廠建立之初,英軍要建一條小路,必須佔用民地,鄉民反對,後來經過調解,鄉民願意借地開路,但路寬只限於七英尺,更不可過於迂迴彎曲,因此立碑為據。
1898年中英簽《展拓香港界址專條》,中英邊界北移至深圳河。因此1899年九龍關關閉。

荒廢的馬灣婦孺健康院
向前走來到馬灣婦孺健康院,旁邊的樓梯上去是救世軍馬灣青年營。
救世軍馬灣青年營
青年營門關上,我原路離開,回到馬灣大街。
馬灣大街村村公所(後面)牆上塗鴉

荒廢的馬灣大街村村公所
馬灣汲水門牌坊寫上:「汲水無波」。
離開舊碼頭去另一邊的天后古廟。

天后古廟

漁民把魚網放在廟前晾曬

離開古廟,回程去碼頭。路上看見海邊荒廢的房屋,有些只留下支架。

很多人在此處拍照,這個角度整個汲水門大橋攝入鏡頭。
路上景色古樸,有原始美。


太陽館入口
見到消防局了,旁邊是太陽館入口。沿路去就是珀麗灣碼頭。
公園地圖

馬灣公園
經過馬灣公園,這公園很適合一家大小遊玩,公園設有無障外通道,坐輪椅的朋友都可上山。公園依山而建,分多個園區,植了很多植物,最高處有新颖的設計。我幾年前巳遊過這公園。


經過東灣泳灘,此處拍到整條青馬大橋。

青馬大橋橋底下的方舟是挪亞方舟,亦是馬灣景點。

今天的行程走了两小時,在馬灣可近距離欣赏到汀九橋、青馬大橋和汲水門大橋。我分4次去了四個地方,從不同角度來欣賞這三條橋,能建到青嶼幹線、青馬大橋真不簡單。青馬大橋是世界上最長一條兼有鐵路及行車路的吊橋,它的長度超逾悉尼的海港大橋長度两倍,較三藩市的金門橋長97米。大家不妨來走走欣賞這三條橋。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