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23日星期四

遊沙田道風山

星期日我乘東鐵線到沙田站出B出口,再乘電梯落地面,走數十步就見到上道風山的樓梯,心想從沒去過道風山,天氣這麼好最宜行山。路人告訴我沿路上去大約走30分鐘便可抵達道風山。

沿途是種滿樹木的上山小徑,
 走完小徑後,來到回旋處。
沿道風山路走,這是條小斜的車路。
來到道風山路33號的閘門口,但此閘門不對外開放的。
要從旁邊的車路走入,
路旁巳是中國式的建築物。
來到車輛停車處了,
再從旁邊的路入去,
上了樓梯,
來到山門入口“道風境界”。
 
山門入口

山門入口 - 道風境界
意譯是「吹送基督之風/靈的山」, 入口的拱門恍如穿越隧道或山洞的感 覺,「境界」及宗教用語,意指你將 進入一趟全新天地的行旅。道風山主 體建築群,建成於1930-1938年。
山門入口的後面是山門出口,入口和出口都有意思大家在此領略一下。
山門出口

山門出口 - 道風大千
期待每一位訪客覓得「道風—— 基督之風/靈」 並藉賴道風 開啟你的大千世界——無限可能 的世界。
出了山門出口,就見到往蓮花洞路口。
從入口直入往蓮花洞,右邊往聖殿。
站在入口巳看見聖殿頂上的大十字架。
入口處有幅道風山全圖,繪於1962年,周以鴻畫。
道風山全圖
我先到右邊的聖殿,估不到這基督教教會的建築物全是中式建築。在這裡仿似去了另一個世界,给人安寧的感覺,抛開所有煩惱。

聖殿



中式長廊



聖殿 Christ Temple
拍攝於1935年。1934年建成,原名 「景尊寶殿」 後因這稱謂過於專業 和小眾,遂改稱「聖殿」
展板上詳述道風山的歷史:
道風山的開創者:艾香德和他的同工
道風山創辦者艾香德牧師博士(Rev. Dr. Karl Ludvig Reichelt)乃北歐挪威人, 生於一八七七年九月一日,一九○三年抵達中國上海,一九○四年受挪威信義 差會差派在湖南省寧鄉縣傳道,後於一九一三年獲委派為湖北攝口信義神學院 創院教授。
艾香德在寧鄉時,曾造訪中國佛道寺院並被佛道僧侶的修道生活所吸引 一九○五年,艾香德在禱告中領受異象:「我另外有羊」,自此,他苦心研習 漢語和中國宗教,並為此召命預備、學習達十七年之久。一九二三年,艾香德 偕同其終身助理田蓮德牧師(Rev. Notto Normann Thelle)到中國南京購置小山一 座,定名為「景風山」。此名源自一千三百年前來華的基督宗教分支——景 教。山上建有禮拜堂、住屋及學校,期間六年內共接待僧侶訪客多達五千多 人。一九二七年,中國革命軍北伐,景風山遭波及焚毀,艾香德遂造訪東南亞 各地,尋找長治久安之地,期間更萌生把工作擴展至亞洲各國,把機構定名為 「東亞基督教道友會」
一九三O年,艾香德選址香港,在沙田購得一座荒山,命名「道風山」 丹麥知名建築師艾術華(Johannes Prip-Moller)負責道風山建築群的設計藍圖,整 個建築按道風山的山脊走勢由西北延伸至東南的崖邊(即今天大十字架所在之 地),形成這組與原野叢林混為一體的獨特建築。道風山的主路和水管鋪設由 韓慕德(Axel S. Hamre)聯同本地百多位勞工開山闢石而成——主路全長六千五 百米,水管全長三千二百多米。
道風山建築群的靈性心臟是蓮花洞,建於一九三二 年。一九三三年,完成了第一階段建築,包括:接待客 旅的長廊建築(前稱「雲水堂」,即今天的「尊道廳」 和輔廳)、廚房與澡堂(即今天的「道風山服務處」) 和「蓮德樓」(即今天的「漢語基督教文化研究 所」);而位於長廊建築首端的小房「開元舍」(即今 天「漢語基督教文化研究所」訪問學人的住房)乃是這 批建築物中最先完工的。一九三四至三五年,完成了第 二階段建築,包括「會議廳」 「香德樓」和「聖
殿」。最後一個階段,於一九三八年建成了宗教研究院 (即今天的「雲水堂」)。
道風山建築群仿中國宗教學府,故名為「叢林」。來自中國各宗教之訪客的 住所稱為「雲水堂」,寄意萬事皆如行雲流水,世人不應受其約束。道風山的標 誌為蓮花十字架,源自唐朝來華(公元六三五年)的景教。聖殿下方為靜禱密 室,稱為「蓮花洞」。而禮拜堂原稱「景尊寶殿」(即今天的「聖殿」)。一九 三三年,道風山開辦第一期宗教文化研究課程,內容包括世界各宗教研究、基督 教與中國宗教的比較。此外,亦出版了《道風》期刊和宗教研究叢書。宗教研究 院的畢業生遍佈杭州、上海、大理和成都。
一九五二年三月十三日,艾香德於香港息勞歸主,享年七十五歲,葬於道風 山基督教墳場。
時移世易,今天的道風山已由單一的北歐差會,改組成由多個獨立分治 的本地機構管理,在各司其職和互惠合作下,以「靜修、研究、對話」等核 心價值為主軸,服侍香港以至全球教會與社會。

艾香德、田蓮德

聖殿牆上面的鐵牌寫著:TO THE MEMORY OF THE ARCHITECT JOHANNES PRIP-MOLLER 1889 + 1943 WHO HAD THE VISION OF A CHRISTIAN CENTRE IN GENUINE CHINESE STYLE AND DREW THE DESIGNS OF THE BUILDINGS AT TAO FONG SHAN 1931-1939
聖殿樑上掛花洞銅鐘

離開聖殿,來到蓮花洞。此洞是默想和祈禱的地方。

蓮花洞The Lotus Crypt
不論東西方的寺院都設有密室或山洞用作默想和禱告,蓮花洞位於聖殿下方的 地基之內,表徵是整個建築群的靈性心臟,建於1932年。

蓮花洞
蓮花洞不對外開放,要安排才可內進參觀。


離開蓮花洞,回到入口處有「向山舉目」展板寫著:
艾香德,道風山的開山鼻祖,窮其一生都在尋覓眾山之巔,心靈和宗 教的高峰經驗。
「我要向山舉目;我的幫助從何而 來?我的幫助從造天地的耶和華而 來。」(詩篇121:1-2)
站在這裡看見萬佛寺呢!

萬佛寺

最後回到最初入口的停車場,原來此處是信義宗神學院。

信義宗神學院
今日無意之中上了道風山,令我了解道風山的歴史,也是香港歴史的一部分。基督教會的教堂大多數是西方建築,道風山卻是中式建築,真是少有,而且離閙市不遠有這麽寧靜的環境!令人身心舒暢。香港雖小有很多地方都值得去呢!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