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21日星期三

屯門青山禪院

香港專業教育學院
乘西鐵到兆康站,轉乘往屯門碼頭輕鐵610、615或615p,在青雲站下車,從香港專業教育學院及聖彼得堂之間的路直上。
香港聖公會青山聖彼得堂

再過了馬路走向左邊走,
就見到上青山寺的道路。
挹曉亭
登山必先經「挹曉亭」,比亭是青山十景之一,於1932年落成。何東爵士伉儷曾於1922年上青山寺,感到登山疲憊,故出資建造挹曉亭供遊人休憩。何東是當時香港著名的買辦和富商。
碑記
亭旁邊有顯奇,修如二位法師所立碑記,記載了建亭的始末。亭靠山朝海,坐西向東,盡收破曉晨光,因此名為「挹曉」。
上山的路很斜較吃力,但两旁種滿樹木,環境不錯。
「香海名山」牌坊(正面)
往上走來到「香诲名山」牌坊,牌坊建於1929年,是青山十景之一。「香海名山」四字乃金文泰總督親題,他於l927年及1928年两次登山,感青山不愧為香海名山,故樹立牌坊於此。
两旁對聯寫著:「樓觀參差清夜開鐘通下界,湖山如此何時返锡到中原」。此對聯是光绪進士梁士詒手筆。他原藉三水,曾當過袁世凱總統秘書長和安福國會總理。

香海名山(背面)
香海名山背面有「回頭是岸」四個大字,
是廣東佛教總會會長鐵禪法師筆跡,两旁有两幅對聯。一幅是陳伯陶所题對聯云:「遵海而來杯渡情依中國土,高山仰止韓公名重異邦人」。陳氏1892高中進士,1911年出任廣東教育總會會長,後來移居香港九龍城。另一對聯出自新會伍銓箤手筆:「岸泊屯門幸我輩附韓子题名卜異日山河並壽,亭觀海月歎此地無坡公遊蹟問何年笠履重來」。伍氏與陳氏是同科進士,兩人曾任翰林院编修。
牌坊上的瓦脊以石灣陶瓷雕像作裝飾,描述「封神榜」早段故事,孩童時期的哪吒和雷震子的雕像。亦有因勸阻纣王建鹿台而被挖去雙眼的楊任,在清虛道德真君協助下,得復見光明的故事。
香海名山牌坊巳評定為一级歷史建築。



上了樓梯就到青山禪院的山門,是青山寺的正式入口,约建於1918年。山門旁對聯云:「十里松杉藏古寺,百重雲水繞青山」。形容青山寺清幽的環境。

青山禪院山門
青山禪院又名青山寺,位於青山山腰,與元朗的靈渡寺及錦田的凌雲寺合稱香港三大古剎。據云南北朝劉宋初年,有一高僧乘坐大木杯渡海南下,人稱「杯渡禪師」駐鍚青山,弘揚佛法。人們在青山建立杯渡庵。隨年代改變,改稱過多個名字普渡道場、雲林寺、斗姆宫,到了元代稱為「青雲觀」。民初由顯奇法師募缘集資重建青山禪院,修建大雄寶殿及多座寺內建築,於1926年重修埈工。青山寺目前由青山寺慈善信託理事會管理,於2009年曾進行復修。
山門內有四大天王:北方多聞天王、西方度目天王、南方僧長天王及南方持國天王。山門內懸掛著壬申六月(1932年7月)鋒鎊餘生所撰楹聯:「古寺高僧青山有幸,洞天福地佛灋無邊」。

北方多聞天王及西方度目天王



南方僧長天王、東方持國天王

土地公
過了土地公,到了「菩提薩埵殿」。
菩提蕯埵殿


青松觀位於菩提薩埵殿旁,於清朝道光年間(1829年)及2009年重修。大門石額「青松觀」題有「道光己丑初六安張大凱題」的字樣。觀內有一銅鐘上刻:「風調雨順。沐恩信紳南海譚心翼虔鑄洪鐘壹口,重三百斤,敬酬青雲觀斗姥殿前,福有攸歸,道光二十二年歲次壬寅孟冬吉旦。佛鎮萬盛老爐造。國泰民安。」
觀內供奉道教女神斗姆,亦稱斗姥。青雲觀屬於祖堂之類,每年陶族人士添丁,於元月十二日前往青雲觀點燈。

青雲觀正門新對聯寫著:
「青佛無邊產業依然歸本主,雲觀靈赫资金幸得復原人」。道出青山寺终於可由青山寺慈善信託理事會管理。

青雲觀內
護法殿(背面)上有"彌勒佛畫像
上了樓梯到了護法殿的背面,上面的彌勒佛像手持念珠,笑容親切。像上方有岑學呂所書「南天佛國」,像两側有岑學呂的對聯:「才上宋王台遂尋杯渡石,曾經滄海水願渡法身船」。對聯由著名書畫家鄧爾雅執筆。岑學呂是同盟會會員,1930年曾任廣東省政府秘書長、委員、代主席。

護法殿(正面)供奉"韋陀"的金身塑像
護法殿又稱韋陀殿,殿內供奉著韋陀的金身塑像。他是四大天王之一南方增長天王部下八將軍之一。四大天王各有八將軍,他是32位將軍之首。正面門口對聯寫著:「將軍立地能成佛,菩薩化身善伏魔」。另有篆書對聯是何東之弟何甘棠所送的,寫著:「寶杵蕩平魔外道,威神擁護法王城」。

大雄寶殿(殿內供奉三世佛)
大雄寶殿是青山寺的中心,凡各種法會、
儀式、典禮等都在此舉行。殿內供奉三世佛,中央為現在佛釋迦牟尼,左方東方藥師佛,右方為西方阿彌陀佛。三像為木睢像,表面貼上金箔,巳有近百年歷史。
「大雄寶殿」匾額是龍瑞芝於民國七年(1918)所送。正殿上的「無上菩提」匾
是廈村鄧友恭堂所送。

屋頂上石灣陶瓷花脊和石灣陶瓷瓦脊
從大殿旁上樓梯去「高山弟一」石刻,同時可欣賞到大殿屋顶上的陶瓷装飾。
「入勝」牌樓
右邊入勝牌樓不得進入,只好向左邊上去。

從大雄寶殿後山遠眺屯門
站在此處可飽覽屯門。
杯渡禪師像
再上,來到杯渡岩前的空地,這裡供奉了杯渡禪師。據考証至少到了五代的時候,巳經有杯渡禅師像供奉在青山之上。
龕聯曰:「孟津別後杯猶渡,劉宋修成砵尚傳」。石像高80公分。
"高山弟一"刻石及杯渡岩
「高山弟一」下署「退之」两小字,相傳是韓愈被貶潮州路過青山所寫,但考證後,可能是鄧符協摹韓氏所寫。古時第與弟字相通,後人誤以為寫錯字在弟字上加竹花頭,但經了解後更正了。現在「高山弟一」四字是曹受培於民國九年命人拓印,重刻於杯渡嚴旁。

伏虎羅漢佛
杯渡岩附近有座伏虎羅漢像,像高127公分,是座石雕佛像。伏虎羅漢又稱伏虎禪師,南北朝時梁朝人。此像於1947年已經放在青山寺內,來歷不明,原放在露天,後放在小廟內。

再上去是破爛了的房子。
李小龍電影《龍争虎鬥》曾在此取景
沿路走來到李小龍事蹟徑,當年李小龍拍龍争虎鬥在比取景呢!不止,還有王羽的《獨臂刀》也在此取景,證明青山寺很古樸很適合拍古装片。

和合山門
昔日放在護法殿下的和合山門於2008年6月遷到不二法門前花園。「和合」二字是中國傳統和合文化的體現。顯奇法師未皈依佛教之前信道教,後才信佛,他以和合佛道二教為目的,故青山寺內有青雲觀,亦符合和合山門之義。和合山門的門聯寫著:「淨土何須掃,空門不用關」。
左邊的和合山門倒塌了

「不二法門」牌樓正面刻有"杯渡遺蹟''
過了和合山門,到了不二法門正面。牌樓正面刻有壬戌(1922)重陽日清末民初著名書法家吳道鎔所書「杯渡遺蹟」四字,以纪念杯渡禪師曾在杯渡岩駐鍚弘法。吳道鎔是光緒進士,曾任翰林編修。两旁有香港著名詩人潘小磐的對聯:「勝日來遊問杯渡遺蹤昌黎片石,青山長在愛禪房竹影古徑松陰」。
「不二法門」牌樓背面
背面寫「不二法門」四字。「不二」指沒有彼此的分別,佛教認為世上萬事萬物在現象上有差別,但從佛性上看是沒有分別的,都是虛無。法門是一種途徑,所有修行的人只要依著這樣的途徑不斷修煉便能獲得正果。
通過不二法門牌樓,沿路回大雄寶殿、護法殿再下山。

青山禪院於1985年整體評為一級歷史建築。
一级歷史建築:香海名山牌樓、山門、
                 大雄寶殿、地藏殿、護法殿。
二級歷史建築:不二法門牌樓、
      修道者及 長者宿舍、客堂、觀音閣。
三级歷史建築:功德堂
参考書籍

以上两本書是屯門區議會出版,是非賣品,可以到屯門民政事務處索取。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