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4日星期六

南區博物館古魏博物館

 我從網上得知南區有間私人博物館,於是在某個星期天到訪此博物館。古魏博物館位於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33樓全層。

成人門票50元/12歲及以下小童長者或傷殘人士特惠票25元(特惠票人士或持康樂文化事務署博物館通行證人士逢星期日免費入埸)。逢星期一及公衆假期休息,開放時間10:00a.m.-6:00p.m.

我乘地鐵南港島線到黃竹坑站出B出口,沿香葉道轉入黃竹坑道就見到環匯廣場。大門口有博物館的標誌貓頭鹰,在希臘神話中貓頭鹰是智慧的象徵呢!此博物館的創辦人是魏昭鳳女士,創立私人博物館真不容易,展品數量始終不及康文署的博物館,以私人藏品來說是相當豐富。展覽廳分為十個展區,包括中國陶瓷壼、明清出口貿易商品、清代瓷壼的釉色、中國織品、清代宮廷藝術、中外珍賞飾品、中外書晝、銀器、外銷瓷一馬克杯等等。

古魏博物館標誌貓頭鹰

陶瓷茶壼十分精美

其中一個茶壼

聖彼得大教堂和廣場馬賽克畫(十九世纪)
這幅「聖彼得大教堂和廣場 」圖像;是以「微馬 賽克」拼接而成 ,細節豐富; 配以西式鍍金雕刻木框,十分華麗。

吳冠中作品《水鄉》

齊白石作品

銀器茶壼

中國清代瓷壼的釉色

1940年羅馬珠寶商寶格麗

博物館開館一年纪念


青花克拉克風格「水指」
二重繪畫(加彩)
歐洲人透過添加彩繪纹飾改造中国瓷器, 中圆和日本的瓷器最早可能在十七世紀被換上新装。 歐洲版畫和繪畫作品的場景是荷蘭工匠重要的創作靈感。或有完全不顧原圖設計的情况, 取決於工匠的個人喜好或客户要求。
青花克拉克風格「水指」(日本加蓋)
明蕾曆 (1573-1620)  Hoyle藏品
「水指」是日本茶道中盛水器皿,日文稱為「水指」。 此器原為香爐,朋萬曆年間中國江西景德鎮製造 外銷至日本後加蓋,改變用途為盛水器。
鏤空網纹及開光設計茶壼
鏤空網纹:網纹外壁使中國瓷器看起既輕巧又複雜。早在17世紀中葉巳外銷荷蘭,被稱「魔鬼的作品」或玲瓏。
開光設計:中國建築物商户演變而來的開光設計,獨立成景,畫面分隔,不會局促。
青花克拉克風格波斯女郎盤
此瓷盤是明末17世纪中國江西景德镇製,主要由荷蘭人訂購。盤的邊緣由16塊面板组成,宽窄交替。其由两塊較宽的面板,繪有中國魚翁豐收的敘事場景,其餘則覆蓋不同的花卉設計。盤心繪飾两位波斯女郎。據悉坊閒現存五個相同的青花克拉克風格波斯女郎盤,一藏於英國大英博物館、一藏於新加坡亞洲文明博物館。

明代克拉克瓷

青花瓷

青花粉彩描金花卉馬克杯

壁上全是青花粉彩描金花卉馬克杯,這樣陳列令參觀者看得更清楚。

參觀完畢可到博物館對面的「雙茗匯」休閒展示廳再参觀及飲意大利咖啡呢。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