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4日星期六

南區博物館古魏博物館

 我從網上得知南區有間私人博物館,於是在某個星期天到訪此博物館。古魏博物館位於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33樓全層。

成人門票50元/12歲及以下小童長者或傷殘人士特惠票25元(特惠票人士或持康樂文化事務署博物館通行證人士逢星期日免費入埸)。逢星期一及公衆假期休息,開放時間10:00a.m.-6:00p.m.

我乘地鐵南港島線到黃竹坑站出B出口,沿香葉道轉入黃竹坑道就見到環匯廣場。大門口有博物館的標誌貓頭鹰,在希臘神話中貓頭鹰是智慧的象徵呢!此博物館的創辦人是魏昭鳳女士,創立私人博物館真不容易,展品數量始終不及康文署的博物館,以私人藏品來說是相當豐富。展覽廳分為十個展區,包括中國陶瓷壼、明清出口貿易商品、清代瓷壼的釉色、中國織品、清代宮廷藝術、中外珍賞飾品、中外書晝、銀器、外銷瓷一馬克杯等等。

古魏博物館標誌貓頭鹰

陶瓷茶壼十分精美

其中一個茶壼

聖彼得大教堂和廣場馬賽克畫(十九世纪)
這幅「聖彼得大教堂和廣場 」圖像;是以「微馬 賽克」拼接而成 ,細節豐富; 配以西式鍍金雕刻木框,十分華麗。

吳冠中作品《水鄉》

齊白石作品

銀器茶壼

中國清代瓷壼的釉色

1940年羅馬珠寶商寶格麗

博物館開館一年纪念


青花克拉克風格「水指」
二重繪畫(加彩)
歐洲人透過添加彩繪纹飾改造中国瓷器, 中圆和日本的瓷器最早可能在十七世紀被換上新装。 歐洲版畫和繪畫作品的場景是荷蘭工匠重要的創作靈感。或有完全不顧原圖設計的情况, 取決於工匠的個人喜好或客户要求。
青花克拉克風格「水指」(日本加蓋)
明蕾曆 (1573-1620)  Hoyle藏品
「水指」是日本茶道中盛水器皿,日文稱為「水指」。 此器原為香爐,朋萬曆年間中國江西景德鎮製造 外銷至日本後加蓋,改變用途為盛水器。
鏤空網纹及開光設計茶壼
鏤空網纹:網纹外壁使中國瓷器看起既輕巧又複雜。早在17世紀中葉巳外銷荷蘭,被稱「魔鬼的作品」或玲瓏。
開光設計:中國建築物商户演變而來的開光設計,獨立成景,畫面分隔,不會局促。
青花克拉克風格波斯女郎盤
此瓷盤是明末17世纪中國江西景德镇製,主要由荷蘭人訂購。盤的邊緣由16塊面板组成,宽窄交替。其由两塊較宽的面板,繪有中國魚翁豐收的敘事場景,其餘則覆蓋不同的花卉設計。盤心繪飾两位波斯女郎。據悉坊閒現存五個相同的青花克拉克風格波斯女郎盤,一藏於英國大英博物館、一藏於新加坡亞洲文明博物館。

明代克拉克瓷

青花瓷

青花粉彩描金花卉馬克杯

壁上全是青花粉彩描金花卉馬克杯,這樣陳列令參觀者看得更清楚。

參觀完畢可到博物館對面的「雙茗匯」休閒展示廳再参觀及飲意大利咖啡呢。

2025年8月30日星期六

「站見」遊

 「站見」鐵路展位於红磡站內過去城際直通車區域內。香港的鐵路發展至今已逾百年歷史,1910年九廣鐵路(英段)通車,1960年代蒸氣火車被柴油機車正式取代,1979年地下鐵路投入服務,1980年代九廣鐵路進入電氣化時代,2007年地鐵公司與九廣鐵路公司的業務正式合併。  

  看展覽費用全免,但要先预约參觀。只要在網上搜尋「站見」鐵路展,按指示就可預约。每個參觀時段限時75分鐘,人數100人。展覽館位於红墈C1出口附近。

展覽館入口

入口處有售賣港鐵纪念品商店
展覽館設有三個展區:分别為鐵路解碼、鐵路歲月及下一站…回憶。
一進場我們走入時光隧道,大家仿似走在路軌上。
時光隧道



經過時光隧道,入去是大堂展區。
大堂展區
我們先到達"鐵路解碼",這裡展出一系列信號燈和列車部件。

鐵路解碼
再到"鐵路歲月",這裡展出不同年代鐵路員工珍藏的物品和故事。

香港鐵路服務百周年纪念郵票

1910年至今各年代鐵路標誌

當年今日鐵路人的故事

昔日的沙田火車站
願我會揸港鐵

離開大堂两個展區後,我乘自動電梯落下層月台到達"下站…回憶"。

月台上展出四列退役列車:56號柴油電動機車「杜利華號」、東鐵線第一代電氣化列車「黃頭」,中期翻新列車「烏蠅頭」及1998年起投入服務,往返红磡、東莞和廣州九龍鐵路公司首架雙層電動直通車「九廣通」。


56號柴油電動機車

56號柴油電動機車 「杜利華號 」
九廣鐵路曾引入四架款式為 EMID G16 的柴油電動機車 。編號分別為56、57、 58和59。 機車初期用作牽引客運車卡 ,直到1983年東鐵線(前稱九廣鐵路、 九廣東鐵 ) 全面電氣化後 。機車退出 載客行列 ,用作牽引貨卡。直至 2021年2月,東鐵線轉用新信號系統後,正式退役。
九廣鐵路為柴油機車命名的傳統,始於1954年。
1980年代九廣鐵路進入電氣化時代,黃頭是東鐵綫第一代電氣化列車。
東鐵綫第一代電氣化列車「黃頭」

「黃頭」列車車廂

「黃頭」列車頭等車卡

「黃頭」列車駕駛室

中期翻新列車「烏蠅頭」


黃頭、56柴油機車、廣九通
及烏蠅頭車頭圖片。
1998年1月24月九廣通首航,由红磡不停站到羅湖;同年8月28日來往廣州至香港,中途只停東莞。2007年两鐵合併後,租予港鐵公司營運。
九廣通直通車



九廣通特別車廂
車廂設計參考飛機艙設計,設有液晶體顯示屏,為乘客提供资訊及節目;設收费WiFi服務;可調校椅背角度及有餐桌。
九廣通車頭
九廣通是雙層列車,車身以綠、蓝、白為主。两鐵合併後,保留「ktt」名稱,並貼上港鐵標誌。

九廣通車卡

九廣通車廂
慶祝九廣通全新列車移交典禮之纪念品
瑞士Adtranz及SLM公司聯合致送
(1997年)

日本公仔由日本伊藤忠及近畿車輛公司
聯合致送(1997年)
月台上還展出一些珍貴展品。
早期鐵路主要是單軌行車,只在車站鋪設雙軌。為了確保同一單軌路段上只有一列列車行駛,必须使用此路牌閉塞控制嚣系統的運作。
路牌閉塞控制器(俗稱「波鐘」)系統的運作
此開車鐘在1975年以前,放置在尖沙咀的舊九龍火車總站,在火車開行前5分鐘,車站職員會敲鐘5秒,提醒乘客。
開車鐘
除了看這些文物外,月台上有即影即有區及短片播放區,供參觀人士拍照和看有關港鐵日常運作的影片。

75分鐘好快就過去,離開展覽館出口,還展出未來港鐵的發展呢。
出口處,每位參觀人士獲赠地鐵纪念票呢。
今次参觀增加了知識,又可進入列車坐下來懷舊一番,非常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