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3月20日星期一

訪沙田曾大屋

 乘屯馬線到車公廟站出D出口,沿指示經行人隧道走,出了行人隧道就見到曾大屋遊樂場,向前行就是曾大屋(山下圍)了。


入曾大屋前,我先閱讀介绍。曾大屋(山下圍):沙田最早的先民是本地人,他們约於五百年前移居至此,在區內開村立業;客家人則在二、三百年前開始在沙田聚居。曾大屋約於一百三十年前由一位石匠所建,這位曾姓石匠在西灣河經營石礦場,並在筲箕灣開設三利石廠,發了大財,決定以畢生積蓄興建一條氏族圍村供子孫安居。曾大屋圍村採用了這位主人翁於東北五華老家的建築風格,因此外觀與新界其他圍村迥然不同。曾大屋是五進式建築,北面圍牆有三個入口,正中是正門,直接通往祠堂。前庭有两口水井,曾幾何時是圍村的食水來源。大屋瓦頂的飛簷別具特色,雕塑有鎮宅僻邪的作用。這條圍村通稱曾大屋,又名山下圍。



入村先見圍牆「安富」入口

進入「安富」門,見到此門
前庭有两口水井是昔日村民的食水來源

前庭有「景星」廳門

中廳「大夫第」是曾氏祠堂。「大夫第」是木匾,「祥徽萬福」是石匾。

祠堂內的忠恕堂

曾大屋由曾貫萬(又名曾三利)於1848年興建的,他曾是五品官。



我由「康衢」門出去,經過鐵門,外面便是中門「一貫世居」門。
「康衢」門

鐵門

從中門「一貫世居」進入就是「大夫第」。

圍村另一個入口「尊榮」門


前庭的「慶雲」門

曾大屋外貌

昔日曾大屋前有護城河,現已填平了。

外面的「三層角樓碉堡」,大屋瓦頂的飛簷別具特色,雕塑有鎮宅僻邪的作用。




離開曾大屋,我沿城門河畔慢步到沙田公園,過了瀝源橋便是沙田公園。
瀝源橋
前方城門河上為臨時安装的浮式太陽能模擬系統。系統由六塊單晶硅太陽能板構成,以實地測試系統的穩健性,及評估日後城門河安装較大規模浮式太陽能系統的可行性。浮式太陽能系統可在不佔用珍貴土地資源的情況下,產生能源,以減少碳排放,幫助應對氣候變化。

浮式太陽模擬系統
沙田公園百花盛放,大會堂旁有開放舞台,正好有樂隊表演,賞花同時又聽歌。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