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10日星期三

美荷樓(YHA)美荷樓青年旅社)

YHA美荷樓青年旅舍前身是樓高六層的公共房屋美荷樓(又名41座),於1954年落成,以安置1953年石硤尾大火的災民,是本港僅存的1950年代「H型」第一型徙置大廈。於2013年活化成美荷樓青年旅舍,擁有129間客房。現在地下設有「美荷樓生活館」,介紹深水埗和石硤尾的歷史及早期公屋設計和生活。美荷樓
巳列為二级歷史建築。
美荷樓地址:九龍深水埗石硤尾邨41座
美荷樓開放時間:
一星期二至日:上午9時30分至下午5時
平安夜及農曆新年除夕:
上午9時30分至下午3時30分
星期一(公眾假期除外)
及農曆年初一至三休館
我乘港鐵到深水埗站B2出口,沿欽洲街經過欽洲街公厠、大埔道嘉頓麵包再轉入巴域街便抵達美荷樓。
欽洲街公厠

站在大埔道巳經看到美荷樓
 
美荷樓位於巴域街
美荷樓巳列為二级歷史建築,活化後於2015年獲頒發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區文化遺產保護獎榮譽獎。

  美荷樓生活館位於地下,走入館內的引言寫著:石硤尾大火對香港來說是一重要歷史事件。這場火災致使香港首個徙置區屋邨-石硤尾邨的建成,亦促使了香港政府開始長遠公共房屋政策。本展室简述了從大火發生、逃難過程、救濟活動至建成徙置大廈的經過。                                
昔日的街童蹲在街上看公仔書

當時石硤尾居民的房屋用木搭建,所以火災發生後就一發不可收拾,整個木屋區成火海。

館內筆錄了當時逃生居民的慌忙逃生經過
石硤尾大火後,政府用了两個月時間建成了首批平房,先安置约一成5000名災民,其後興建多層徙置大厦以解決住屋問题。1954年底,八座石硤尾徙置大厦竣工,包括美荷樓在內。
初期建成的石硤尾邨,建了滑梯、鋼架、圓筒給孩子玩耍,令這批災民有安居之所。



徙置單位面積约120平方呎,牆身及地台材料為混凝土,沒髹油或装修。5人家庭平均每人24平方呎,十歲小孩作半個人計,不足5人家庭與其他家庭合住。單位月租10元另加1元水费。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